服務熱線
18501696120
更新時間:2025-11-10
瀏覽次數:49次
更多推薦2025-11-10
2025-11-07
2025-11-05
2025-11-05
2025-11-05
2025-11-05
2025-11-05
2025-11-04
2025-11-03
2025-10-31
中風后神經血管如何 “自救"?Omegawave儀器助力監測關鍵保護因子
缺血性中風是全球成人死亡和殘疾的 “頭號殺手" 之一 —— 它通過阻斷腦血管、切斷腦組織供氧,造成不可逆的神經損傷。目前臨床療法是溶栓或取栓恢復血流,但對中風后神經血管的修復幾乎 “束手無策"。
2024 年,發表在《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》(影響因子 9.2)的一項研究,為中風治療帶來新突破:腦內皮細胞分泌的 PDGF-D(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 D),能在中風亞急性期拯救周細胞功能,從而保護神經血管、改善患者預后。
中風后的 “黃金修復期":PDGF-D 成神經血管的 “守護者"
中風發生后,大腦并非被動受損 —— 在 “亞急性期"(通常為中風后 24 小時開始),身體會啟動自我修復機制,試圖通過新生血管改善受損組織供血。但這個過程非常脆弱:血管周圍的 “守護者"—— 周細胞,很容易在缺血應激下死亡或從血管壁脫落,導致血管漏液、血流停滯,反而加重神經損傷。
研究團隊通過小鼠缺血性中風模型(短暫大腦中動脈閉塞,MCAo)發現:
PDGF-D 的 “及時出現":中風亞急性期(24 小時達高峰),腦內皮細胞會暫時大量產生 PDGF-D,1 周后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;
缺了 PDGF-D,損傷會加重:用 siRNA(小干擾 RNA)下調 PDGF-D 后,小鼠大腦神經元死亡增多、微血管密度降低、血管通透性增加(血液成分漏到腦組織),甚至出現更多 “血流停滯"(血管堵塞后即使再通,局部血流仍無法恢復);
補了 PDGF-D,修復更高效:通過鼻內給藥補充活性 PDGF-D(非侵入性,安全性更高),能減少神經元死亡、改善微血管結構(血管直徑更正常、漏液減少),甚至讓小鼠的運動協調能力(轉棒實驗)和自發運動功能(爬桿實驗)在 2 周后仍保持良好恢復。
主要機制:PDGF-D 讓周細胞 “重新上崗"
為什么 PDGF-D 有這么強的保護作用?答案指向血管的 “守護者"—— 周細胞。
周細胞包裹在血管內皮細胞外,負責維持血管穩定、調節血流和血腦屏障(防止血液有害物質進入大腦)。中風后,周細胞的死亡或脫落是血管功能崩潰的主要原因。而研究發現,PDGF-D 能通過以下方式 “拯救" 周細胞:
· 減少死亡:PDGF-D 刺激周細胞產生更多抗凋亡蛋白(如 BCL2),降低缺血導致的周細胞死亡;
· 阻止 “變質":抑制周細胞向纖維化表型轉變(避免血管被瘢痕組織包裹,失去彈性);
· 促進遷移:通過 “傷口愈合實驗" 發現,PDGF-D 能讓缺血受損的周細胞重新遷移到血管壁,恢復對血管的包裹;
· 激活 “助攻":促使周細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(如 VEGF、uPA),進一步幫助新生血管穩定和成熟。
簡單說,PDGF-D 就像 “周細胞的調節劑",讓中風后受損的周細胞重新履行 “血管守護者" 的職責,從而維持神經血管的結構和功能完整。
Omegawave 儀器:監測血流,為研究 “保駕護航"
要驗證 PDGF-D 對神經血管的保護作用,實時、精準的腦血流監測是關鍵 —— 只有確認血流變化與 PDGF-D 的調控直接相關,才能證明其有效性。而這項研究的血流數據,均通過 Omegawave 旗下兩款儀器獲?。?/span>
一、FLO-N1激光多普勒血流儀:確認中風模型 “有效建立"
在構建小鼠中風模型時,研究團隊需要確保大腦中動脈確實被堵塞(否則實驗無意義)。他們使用 Omegawave FLO-N1 激光多普勒血流儀,通過附著在小鼠顱骨上的柔性光纖探頭,實時監測大腦中動脈區域的灌注情況。
儀器能精準捕捉到血管堵塞后血流的急劇下降,以及再通后血流的初步恢復,從而確保每只實驗小鼠的中風模型都符合標準 —— 這是后續所有實驗結論的 “基礎前提"。
(FLO-N1激光多普勒血流儀)
二、OZ-3激光散斑對比成像儀:追蹤血流的 “長期變化"
為了驗證 PDGF-D 對腦血流的長期改善作用,研究團隊用 Omegawave OZ-3 激光散斑對比成像儀(高分辨率 2D 血流成像),對同一小鼠在中風后 5 分鐘、24 小時、1 周三個時間點進行血流監測:
· 中風后 5 分鐘(baseline):兩組小鼠(對照組 vs PDGF-D 補充組)血流均顯著下降;
· 24 小時后:PDGF-D 組血流開始小幅回升,對照組回升緩慢;
· 1 周后:PDGF-D 組血流恢復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(回歸分析顯示 R2=0.77,差異更顯著),且微血管 “血流停滯" 現象明顯減少。
OZ-3 的優勢在于高分辨率實時成像和縱向追蹤能力 —— 能在不損傷小鼠的前提下,長期監測同一動物的局部血流變化,避免了 “不同個體差異" 對數據的干擾,讓 PDGF-D 改善腦灌注的結論更可靠。
(OZ-3激光散斑對比成像儀)
臨床前景:非侵入性補充 PDGF-D 或成中風治療新方向
· 給藥方式安全:通過鼻內給藥補充 PDGF-D,無需手術,降低了臨床應用的難度和風險;
· 作用階段精準:針對亞急性期(中風后 24 小時開始),避開了急性期(中風后幾小時內)的高風險,與現有溶栓 / 取栓療法形成 “互補";
· 安全性良好:補充 PDGF-D 不會引發過度炎癥,也不影響大腦的神經再生或瘢痕形成,避免了類似 VEGF(血管內皮生長因子)可能導致的出血風險。
而 Omegawave 的血流監測儀器,也為后續 PDGF-D 的臨床轉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—— 無論是在動物實驗階段驗證療效,還是未來在臨床階段監測患者的血流恢復,都能提供精準、實時的數據支持。
返回列表